张家口,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型城市,却在足球领域创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样本。这里,足球的发展不仅超出了人们的想象,更成为地方足球工作的典范。
记者陈永在实地探访后感叹,张家口足球的发展历程,正是地方足球工作的缩影。这座城市地处河北西北部,总人口仅403万,但在这片土地上,足球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在2025年11月,张家口市冰雪运动学校的“3+4”贯通培养项目获得批复,标志着张家口足球在青训体系上的突破。目前,学校已组建了三支梯队,其中13/14梯队荣获河北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2组冠军。
张家口市体育学校也进行了改革,由单纯的训练职能转向管理职能,全面引导校园足球、青训和社会足球发展。与市足协的“基础+赛事”职能分工,与市冰雪运动学校的“普及+提升”发展格局,为足球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青少年足球比赛实现了体育教育的融合,2025赛季参赛球队246支,比赛场次1132场。社会足球方面,形成了完善的赛事体系,参赛球队336支,比赛场次1345场,实现了“天天有比赛”“周周有大赛”的赛程布局。
张家口市在职业足球层面也意识到自身短板,即将组队征战中冠并冲击职业联赛。此外,还实施了一系列规范管理措施,如体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、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等。
张家口市这种完善的足球发展模式,在全国范围内复制的难度并不大。关键在于,当地政府、体育局和市民的共同努力。他们坚定目标,落实不打折扣,聚焦群众需求和市场开发,尊重专业规律,管理激励结合,坚持实地督查确保落实。
正如“城阳模式”的倡导者孙立杰所言:“城市的发展,不能因高楼大厦拔地起而失去踢球的地方。”张家口市在足球事业上的成功,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内小城,在足球方面却呈现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典型性样本。如果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地市级城市能够借鉴张家口的经验,中国足球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格局。